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首都核心区战略定位,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背景,透过“五个东城”建设成果体现百姓幸福生活,生动展示首都核心区城市魅力以及东城区在“崇文争先”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变化,由中共东城区委、区政府策划,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打造的十集人文专题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2月1日至10日在BTV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栏目首播,2月11日至20日重播。
从寒暑坚守防疫第一线的“东城社工”到为民解忧的“小巷管家”;
从南阳·共享际“戏剧工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到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打造的戏剧狂欢;
从崇雍大街的“旧貌换新颜”到城市管理上探索出的东城首创做法……
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一经播出,便赢得观众广泛赞誉。据初步统计,《胡同里的幸福》首播及各时段重播平均收视率遥遥领先,同期新浪微博平台话题#我与北京胡同# 阅读量达3.8亿,引燃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传播话题热度。
匠心打造 全景展现东城发展
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以“幸福”为着眼点,以东城的文化地貌“胡同”为标识,点面结合、传递温暖,充分展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生动讲好“东城故事”“北京故事”。
该纪录片以“五个东城”为序列谋篇布局,共分为10集,分别为《崇文争先》《以文化城》《故宫以东》《紫金兴业》《筑巢引凤》《大市银街》《国风静巷》《日新月盛》《千里为邻》《首善之区》,聚焦文化建设、城市更新、优化营商环境、基层创新管理、密织民生保障网、助力脱贫攻坚等多个领域,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东城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诠释在建设首善之区、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的东城创新、东城力量、东城面貌。
据了解,为了展现出东城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果,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历时200余天跟踪拍摄,通过深入拍摄崇雍大街、平安大街等改造项目,对口支援、扶贫攻坚第一线项目等,从不同视角呈现了东城区各项重点工程进展及成果,以小见大,汇聚“东城人”为这个伟大时代付出的点滴力量。
栏目拍摄工作人员宋敏怡对拍摄制作过程感受颇深:“我们摄制组远行千里,用镜头记录下了为给村民做慢性病鉴定跑了几十个村子的帮扶医生、致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帮扶教师、一心要把西红柿卖出山区的扶贫干部。他们默默付出,帮助当地百姓脱贫摘帽,也搭起了北京与帮扶地区友谊的桥梁。”
线上线下 “东城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胡同居民的广泛热议,家住东四十二条胡同的郑立红兴奋地谈到:“崇雍大街升级改造后,提升了市容市貌,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美丽了,年轻人都来我们这里打卡啦!”作为基层干部,对街区改造升级和居民生活改善有着更深切的体会,朝阳门街道“27号院”社区文化生活馆的牛瑞雪表示:“胡同,除了是北京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外,更多承载的是一段段历史岁月变迁下,老北京文化的‘活化石’,保护胡同风貌、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
播放期间,东城区还通过设置新浪微博话题#我与北京胡同# ,以东城的古都记忆、东城的现代都市回忆、东城的特色美食印象、东城的独特人文故事四大版块为主线,创建“东城胡同”新鲜事,“老照片新拍”“老胡同里的年轻人”等趣味互动话题吸引网民积极参与分享讨论。网友纷纷通过转发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表达了对东城的情感,微博用户“@一只黄柠檬呀”评论到:“太多熟悉的镜头了,每一条胡同都有自己的精彩,一定不能错过这么精彩的纪录片!”
为时代注脚 助力“十四五”开局
数据显示,《胡同里的幸福》首播及各时段重播共计40次,平均收视率0.3%,在同类题材纪录片中收视率领先,收获新年收视率开门红。目前与纪录片同名的图书《胡同里的幸福》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纪录片通过拍摄大量真实可信、动情感人、引发共鸣的基层故事,反映百姓的心声,展现出东城区的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果,彰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和信心。纪录片展现了在“崇文争先”理念指引下,“五个东城”建设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首善标准,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四个服务”工作水平,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的第一年,也是“文化东城”建设的突破之年。纪录片《胡同里的幸福》作为总结“东城探索”和“东城实践”的重要成果,全方位展现“崇文争先”理念在东城的崭新气象与生动实践。未来,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城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聚力“五个东城”建设,谱写“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