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首都之窗
  • 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移动版
  • 简繁
    • 简体
    • 繁体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魅力东城
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 正文

新华社:北京东城:让幸福成城市“微表情”

日期: 2021-05-17      来源: 北京东城

分享:
字号:   大   中   小

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这里不仅是北京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东城区践行“崇文争先”理念,走出了以文化引领区域发展的“东城范式”。

精美的砖雕、复古的挂檐板、古朴的女儿墙、独具特色的各式窗棂……2021年初,崇雍大街中段的东四南、北大街综合提升主体工程完工——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古法还原老城景致;干摆、丝缝、淌白等老工艺留住街区昔日风景。漫步在这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京城通衢要道,让人感动于“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味道的回归。

据了解,该街区的整治提升在设计上延续“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秉承“保护性修建、恢复性修缮”的理念。以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老照片为参看,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让老街重现古都风韵,丰富了老街历史文化内涵。

文化是东城区的灵魂和基因。在东城,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京味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意相辅相成。2020年,东城区发布《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 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文化塑形象、增动力、提品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

“崇文争先”理念已嵌入东城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核心地标凸显中轴线文化主脉,制定历史风貌管控导则,探索“申请式退租”,让老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觉醒年代”“光辉足迹”“历史记忆”“文人志士”“日新月异”5条游学线路,将区域内13处革命活动旧址、52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珠成链”……

文化的力量,带给百姓获得感,使幸福成为北京东城人的“微表情”。

“过去,我们是‘替民做主’,居民有啥问题,我们来解决;如今,我们是‘由民作主’,有什么事儿,大伙儿商量着来。”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党委书记朱耿亭说。

2012年,草厂社区成立“小院议事厅”,在社工带领下,胡同居民们围坐一堂,有商有量,共同参与胡同治理。朱耿亭介绍:“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架空线入地等工程,只要和民生有关的话题,就是议事厅的议题。”

协商共治过程中,东城社工角色逐步转变。过去,社工是社区的“大管家”“服务员”, 如今他们是组织者、协调者,不仅发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还帮助化解老旧小区自治管理、胡同停车、环境卫生等治理难题。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幸福”当作落脚点,东城区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市级棚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越来越多居民实现“安居梦”;在东四街道,居民自发成立“胡同花友汇”,以花为媒融洽邻里关系;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1平方米,万人拥有实体书店1.94个,胡同里的“十分钟文化圈”正加速形成……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近年来,东城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难题、治痛点。自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以来,东城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区“五连冠”;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中,东城区群众满意度得分位居全市第一。

眼下,东城区正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红色基因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投身文明城区建设。

“文化东城”正在成为弘扬文化自信、彰显首都形象的标识;“活力东城”“精致东城”“创新东城”“幸福东城”正在变成现实。

党政机关标识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建议意见
  • 法律声明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钱粮胡同 3 号
  • 邮政编码: 100010
  • 技术服务电话:010-64031118-2538

“政务微博"政务微博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东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10020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493号
  • 京ICP备15027115号-1